一、主动了解政策“领”健康。🔯人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,了解、顺应政策调整,打好健康“保卫战”。自2023年1月8日起,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“乙类乙管”。疫情防控重心从“防感染”转向“保健康、防重症”。如出现发热、干咳、乏力、咽痛等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时,及时就近就地进行健康咨询。应居家、不外出,不恐慌,不焦虑,尽可能减少与家人接触,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、抗原检测、用药指导。
二、坚持良好习惯“护”健康。👍农民朋友要提高防护意识和能力,养成文明健康生活习惯。坚持科学佩戴口罩、勤洗手、常通风,在公共场合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;规律作息、锻炼身体、健康饮食,保持良好心态。节日期间,尽量少聚集、少聚餐,倡导电话问候、视频拜年等形式。不去或少去各类庙会、灯会、集市等人群密集的场所,自觉遵守防疫措施。做好房前屋后卫生环境清理,做到垃圾日产日清,以干净整洁有序卫生的村庄环境助力疫情防控、迎接佳节到来。
三、倡导邻里互助“守”健康。♔在做好家庭防护、满足家庭应急需求的前提下,倡导将富余防疫物资和治疗药品分享给急需的邻里、亲友,最大程度的发挥防疫资源的作用。理性适量按需购药,不必跟风“囤药”。对于无症状感染者、轻型病例采取居家治疗,不外出,居家期间尽可能减少与家人接触。如症状明显的,可到乡镇(街道)卫生院、村(社区)卫生服务中心获取健康咨询、用药指导等服务;出现多日持续高热、呼吸困难等情况的,请及时到医院就诊。
四、提倡移风易俗“筑”健康。🍨返乡人员继续做好健康监测,返家初期坚持规范佩戴口罩,尽力减少与亲人交叉感染风险。节日期间,倡导电话问候、视频拜年等形式,尽可能减少走亲访友,非必要不聚集、不聚餐、不到公共场合,特别是减少与家中老年人、有基础性疾病人员的接触,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。倡导红白事简办,降低疫情传播风险,如确需前往,要提前做好防控规划,准备好充足的口罩、免洗手消毒品等防护用品,降低感染和传播风险。
五、做好疫苗接种“保”健康。♒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措施,尤其是目前疫情已向农村蔓延,老年人疫苗接种。60岁以上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,免疫功能逐渐减弱,一定要及时接种,尽早获得免疫;3岁以上儿童的监护人要及早带孩子接种疫苗,共同构筑免疫屏障。老年人、慢性基础疾病患者、儿童等重点人群要做到“能接快接,能接尽接”,保护好“一老一小”。同时,尚未接种或尚未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人员请尽快预约接种,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。
满足农村居民兄弟们,温情期待欢聚,疫防考虑到欢聚,我不想们主体活动好,维持长度警惕,疫防不松散,过另一个欢喜的健康生活欢聚年!